上面的大致内容是:“要想跟吕公结识的人,无论谁都可以参加。”
他名义上是请沛县各名望之士来吕家做客,实现上是叫他们主动送些钱来。试想想,人家乔迁之喜,你会空着手来么?吕公收到钱后,自然会来“孝敬”自己了,到时候他便可以堂堂正正的收下了。
估计现在很多高官们都很好的继续了县令的“廉洁作风”精神,平常你有点事去找他们办,提着水果之类的东西,高官们会连忙拒绝(其实是没放在眼里),大有深恶痛绝之意,口中连呼“为人民服务”不需要这样之类的话。
再一转眼,今天是高官的生日宴,明天是他老母的寿辰宴,后天又他儿子的升学宴,总之,各种五花八门的宴席,官大压死人,前去光临的人自然络绎不绝,钱财便如滔滔流水滚进他的衣兜里。
既然县令如此看重的人物,地方上的官员及名望之士自然不敢怠慢。于是,出现了奇怪的一幕,乔迁之喜那一天,贺客如云,每个来吕宅的人都提着一个重重的箱子,箱子里都装着白花花的银子。
萧何虽然不是什么“攀龙附凤”之辈,但“人在官场,身不由已。”县令的面子,他总得给。
心思细密的萧何不但自己去了,还及时通知了刘邦。按萧何当时的心里想法是,这小子要想早日出人投地,就必需多结交一些官场大人物。
去就去,刘邦大有光脚的还怕穿鞋的气势。只是,和别人不同的是,别人都是提着箱子去的,而他却是两袖清风。
其实这里不说,大家也明白,经常吃喝嫖赌的他,那点薪水哪经得起他几下子挥霍呢?也正是因为他的大手大脚,他常常是当月就已把下个月甚至下下月的薪水给提前用了。幸亏当时还没有“预支”工资制度,否则,刘邦只怕第一月就要把全年的薪水都预支完。
这次虽然说他走的匆忙,忘了带钱,就算他想带钱,也没钱可带。
“没钱就没钱,看看总成了吧。”刘邦这么想着时已到了吕公宅院前。
好家伙,一看那宅院的规模和气派,刘邦就傻了眼,差点还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,又来到了咸阳城了呢。
门庭若市,贺客如云,这是怎样的一幅壮观景象呢?
当他看到在厅门前那账房先生所阵列的礼贺时,惊的目瞪口呆。
只见那大礼单上皆是一千以上的重礼,多的有三千、五千、八千……还有的送珊瑚珍珠奇珍异宝的等等,总之,当时刘邦在心里发出了感概:单这礼单,只怕够全沛县人民的吃上好几年了。
两手空空的刘邦涌上一种做贼心虚的感觉,略带尴尬的他真想打退堂鼓了,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,他又不愿这般灰溜溜地走掉。
呆立了片刻,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刘邦的脑中产生。靠,在他心里哼出了他的口头禅:我是流氓我怕谁?
他转身抓起帐房先生手中的笔,在贺单上潇潇洒洒地写下一行东倒西歪的字来,按写字的水平,他还真跟二三年级的小学生有的一拚。
“贺礼一万钱,刘邦。”账房先生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刘邦说这句话时,正在厅中接待贵宾忙不停的吕公一听,以为“财神爷”来了,赶紧出来相迎。
两人虽然素不相识,但此时又是抱拳又是拉家长,那架式大有相识了好几万一样。
金钱效益果然非同凡响啊。
总之,刘邦随后就大大冽冽的坐在贵宾席的首席上,弄得一旁的萧何也惊讶不已,这小子从哪里弄来这么多钱。
其实当时的刘邦只不过是写了一张空头支票。就象现在的董事长或是大老板一样,大手一挥就弄出一张支票来。只是可惜那时的刘邦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,根本就没有权力来预支支票。
但世上的事就是这样极富搞笑性。一个身无分文的流氓居然脸不红心不跳的坐在首席位置上,而那些送了成千上万钱的贵宾却对他景仰不已。
更令人讽刺的是,刘邦不但来此白喝白吃了一顿,临走时还得到吕公的特别接见,未了,发给刘邦这样一句话:“就让我女儿拿着簸箕和扫帚,屋里屋外伺侯公子吧。”(《史记?高祖本纪》:臣有息女,愿为季箕帚妾。)
据在场的萧何事后回忆。当时吕公丝毫没有对这位财大气粗的财神爷有任何怀疑,再加上又见刘邦长的“一脸龙相”,心中一高兴之下,主动提出把女儿做为“赠品”回报给刘邦。
天与不取,反受其咎。就这样,刘邦有了老婆。
后来有人埋怨说,刘邦NND的就是厉害啊,我们送了那么多礼,连吕雉(吕公女儿的名字)的面都没有见到,你刘邦咋这么快就搞定了,太流氓了。
这里,我们可以给刘邦的流氓精神做一点总结:做事情,胆要大,气要足,什么都敢为才行。
但不管怎么样,吕氏却为刘邦日后的起义提供了坚强的后盾。不说别的,单是起义时那些开支,就全靠吕家来支付。当然,当时刘邦不但连个借条什么之类的东西都不写,甚至连句感谢的话也没有。在他眼里也许认为是应该的,而令人奇怪的是,吕家也毫无怨言,仿佛早已料知刘邦走的这条“革命”的不归路一定是光明的。
也正是吕家的大公无私鼎力帮助,刘邦在称帝后,吕氏家族曾繁荣一时。刘邦死后,吕后甚至撑管朝政大权数十年……